这场跨媒体艺术展将达·芬奇“邀请”来二十一世纪

发布时间:2023-10-30 21:27   内容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8495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30日报道:如果把达·芬奇邀请到二十一世纪,面对当今艺术和科技背后的人类时代命题,他会怎么做?近日“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在张江科学会堂启幕。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通过艺术创作、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等,用跨媒体的表现形式,向达·芬奇“提案”。

步入展厅仿佛走进“异次元”,有绘画、有人工智能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艺术、还有真人行为艺术,“科艺融合”是展览给人最大的观感,展览中也处处体现达·芬奇相关。

观众首先能看到的是绘画单元,呈现的是国美师生共同创作的《安吉亚里之战》,着原是达芬奇散失的作品,是达·芬奇在艺术生命的壮年与米开朗琪罗对垒之作,描绘了两军相争的瞬间,并为此留下来大量的手稿,包括很多人物形象的局部及相关研究。而国美师生创作的作品,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次回应。这件作品也是此次展览中的唯一一件“旧媒体”作品。

来自英国艺术小组Keiken的《泡泡理论》利用虚拟技术,将人的人生分成不同阶段的泡泡状球体,再运用自动驾驶技术视角,连接起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一种过去、今天和未来的相互参照。

艺术家安德鲁??德米尔吉安的《重新校准》表达的是一架紧急响应的无人机在未来世界地景中搜索人类生命的场景。这部具有推想性质的虚构作品通过非人类意识、沟通语言探讨了人工好奇心和机器自我实现的概念。

艺术家乔纳森?莫纳汉作品《随心所欲地移动》是一个无缝循环播放的大型视频投影,展示了一匹神话中的马在行走,将观众带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既花哨又荒凉,描绘了我们今天被技术主导的消费主义文化。

对于此次展览,策展人闵罕告诉记者,回望文艺复兴时期,人对世界的体认整一而流动,所知与所见尚未被均质分立的学科架构破坏以至割裂,真与美尚未分道扬镳,科学与艺术本为一体。数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艺术的形态持续衍生纠缠,科学被工具化,技术走向智能化。我们身处一个倍速中的社会,却不再拥有一个日新的世界;无数的自我可以与世界时刻保持互联,但在喧声下,人与世界却再难真实地切近。立足当下,艺术工作如何感知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潜在脉搏?如何突破一般意义上互为工具的“科艺融合”?新的技术人性如何在“人类世”中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正是在这困境与希望并存的时刻,我们以艺术创作向达·芬奇提案。

?Panel?21:向达·芬奇提案——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以及第八届网络社会年会“‘反文化’?重置技术的一切可能性”。此外,“艺能松(AIathon):艺术/人工智能黑客松”与现场演出“‘声纳媒体艺术节’20周年”将以更多元的形式跨越时间与空间发送讯号,召集达·芬奇的世界观伙伴们展开对话、思辨和共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